闲谈天子六之武学篇(2/3)

作品:《神兵天子

七回归三国时期,相信明神武典从此成为绝响,也再难有再现之日了。

朱元璋虽然是“天子”,不过在“洪武大帝”之中,他却并非武功最强者,无论正派最强还是反派最强都没他的份。漫画设定之中,汉人最强高手是张三丰,即为开创武当派的祖师。此人来历大不简单。想当年,宋朝丞相文天祥,挑选出包括宋帝邴在内的一百名天资优厚的小孩,用道家秘术加以培养。宋帝邴吸收了四十九名小孩的元神,拥有最强/精神。而张三丰则吸收了四十九名小孩的肉身,拥有最强战斗力。

由于吸收了多人的肉身,所以张三丰体质特异,可以返老还童。在他不同年纪的阶段,有不同的化名,其战斗力也各有高低,更由此创造出各种的武功。十多岁少年模样的“军”,战斗力最低;二十多岁的形态名为“张君宝”,战斗力大大提升。四十岁的形态仍是“张君宝”,但实力再度飞跃。而五十多岁的老年,就是最强战斗形态,名为张三丰。其武学系统由低至高,命名为:八卦掌、四象玄功、两仪八法、以及刚、柔之拳。最终境界为“真武”。这种设定,十分切合“张三丰”的身份,是天子六中一大亮点。

事实上,天子六中最精彩的几场战斗,都少不了张三丰出场。初期“军”在崖山海边,为了争夺太极玄棺而与韩山童的莲瓣侍女化身死战;中期“张君宝”与韩山童的真身在颖州相互追逐较量;其后张君宝大战十三翼之风鹰合撒儿,武当山下更力挫“飞将战器”。每一场都是真正的高手对决,激烈紧张,使人目不暇给,尽显张三丰的强者风采。不过,很可惜在设定中张三丰是对宋帝邴最忠心的臣子,即使他后来违反宋帝邴的命令,不肯下手杀朱元璋,但张三丰仍然不会对宋帝邴倒戈相向。不能看到“最强/精神最强肉体”,对于读者而言,实在是一大遗憾。

张三丰此“最强人造人”被创造出来的目的,就是为了教授汉人武功,以备他日成为反元的力量。而具体来说,张三丰这个“导师”传下了两支力量。一支是武当派的“武当七侠”。第二支则是以徐达为代表,在朱元璋军中效力的将领。武当七侠中其实能打的没几个,多半都是炮灰,这里暂且不论。徐达作为张三丰的真传弟子,却确实在故事后期产生了中流砥柱的作用。在张三丰的武学体系之中,最高境界是“真武”,而蒙古人的武学最高境界是“黄/祸”。“真武黄/祸”的终极决战究竟如何,是很令读者期待的。不过……

万事就都坏在这个“不过”之上。传承真武的徐达,与传承黄/祸的术赤,这蒙汉双方的两个人,实在一点夙敌的味道都没有。编剧在最开始的时候,或者是想营造出一种“难为知己难为敌”的气氛出来吧。于是让他们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事,于是变得惺惺相惜,互相欣赏起来。但如此这般,弄巧反拙,反而制造出一种暧昧的浓厚“基情”。于是每次他们两个碰面,看着都不象打架,反而像是调情。就连最后大决战,也是两个大男人勾结搭背互相依偎地倒在地上……(人人心中有座背背山,腐女真可怕>_<)。

总体而言,其实黄/祸和真武都是很好的构思。可惜的只是故事进行到后期,编剧和主笔都已经精疲力竭了,所以在具体表现上,并不能尽如人意。当然,这也是可以理解并原谅的。毕竟每个星期90页的工作量,整整是普通周刊的三倍。这个状况能持续三年时间而且没有脱期一次,都已经是个奇迹了,实在不应该再苛求太多了吧。

说到汉人方的高手,白莲教主韩山童这位故事前期的灵魂人物,自然不能忽略。他的禅觉魔心经和雪窖冰天两大绝技,其实说来也甚是平常,不足一提。但《神游物外大/法》却是近十年以来港漫界最有创意,而且被发挥得最好,最能推动故事走向的武功。严格来说,这其实已经不是武功,应该归入神通法术的范畴了。简单地说,就是韩山童可以利用这大/法元神出窍,依附在分散各地的莲瓣侍女身上,随时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。而只有有足够的莲瓣侍女作为化身使用,韩山童就绝对稳立不败之地。缺点是……任何一名莲瓣侍女也可以随时自称是韩山童化身,而普通的教众则无法分辨真假。在故事当中,蒙古十三翼就曾经利用这个弱点而化装混入了白莲教总坛大搞破坏。

韩山童的神游物外,只可进入异性身体,而且一次只能操纵一名侍女。而在他死后,其女韩琳儿则将神游物外再发扬光大。不但可以操纵同性身体,而且更可以发展到“多重神游”,每次最多操纵一百名侍女同时作战。再强的高手,也绝对敌不过百名同级高手的围攻,可谓无敌。但韩琳儿后来和胡大海生育儿女,精神力被女儿吸收而消失,更被朱元璋趁虚偷袭而废去武功,终于落得个凄惨下场,却是非战之罪也。

相比之下,蒙古方“十三翼”的武功比较简单,但在气势之上却似更胜一筹。内功方面,主要是吸取天、地、风、雷、水、火之力而成的“长生天神功”。十三翼的首领“苍狼?铁木真”更达到可以六大力量全部集合的“六合一身”境界。其后在“太极玄棺”内,又突破至更强的“血神力”。

招式方面,则有八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神兵天子 最新章节闲谈天子六之武学篇,网址:https://www.88gp.org/39/39333/28.html